復工復產 獻禮“五一”
——硫酸車間三系統開車側記
■李慧慧
“現在爐溫正在持續上升,各電工、鉗工、崗位人員,你們要打起十二分精神,再次對設備設施進行一次排查,消除任何一個隱患的存在,確保今晚順利開車!”4月29日晚8點,我剛進入制酸三系統司爐控制室,就傳來車間主任何全龍發出的指令。
由于疫情影響,原料供應緊張,沉睡40余天的三系統終于要在細雨綿綿中蘇醒過來了。
自4月20日開始,車間上下都在為三系統復工復產準備著。設立前期系統驗收小組到后期由何全龍為組長的開車領導小組,從儀表、管道、電器、防腐檢查到整改到驗收,從單體試車到聯動試車,從全體崗位人員動員大會到班組會議,從“坐風帽、烘爐、阻力實驗”到“鋪爐”,等等,一段時間的精心的策劃與準備,只為4月30日的順利開車和復工復產。
29日21:30分,雨越下越大,開車人員越來越忙起來,隨著第4支油槍的點著,爐內溫度更加均勻的升高。車間副主任魯延平蹲在觀察口,仔細瞅著每支油槍的燃燒情況,并根據情況指揮著其他開車人員,有的去調入爐風量,有的去調給油量,有的去調油槍上的風量…最終使4支油槍的柴油能夠得到充分霧化、徹底燃燒。他們此時的專注勁兒,哪管正下著的大雨。
油槍調穩后,車間管理人員、技術人員來到操作控制室時刻關注著沸騰層上、中、下共12個測溫點的溫度變化情況,對數據進行記錄、分析,并做出相應調節。下層溫度不斷上升,30日0:40漲至500℃左右,開始加入煤粉輔助升溫。由于是人工加注煤粉,開車人員更是忙乎起來,兩人搬運煤粉,一人拆袋,兩人用鐵鍬將煤粉倒至皮帶,一人用手控制進入爐內的煤粉量,大家分工明確,不用商議,這是日常工作相互培養出來的默契。
煤粉加入,溫度增長速度加快,1:40,升至750℃左右,魯延平一聲令下:集中所有開車人員,準備投料通氣。人員快速集合,經分工明確后,“停油、拉插板、封電除霧下人空孔門、加抽氣量、投料、加底風”等一系列規定動作,有條不紊,短短十幾分鐘完成,煙氣順利接通至制酸工序,系統轉入正常生產程序。
盡管已是深夜2:00多,看著系統順順利利恢復往日正常生產的模樣,大家會心的笑了,早已忘掉原本疲憊不堪的狀態。